
我们都知道,在庭审过程中证人出庭后,首先要向其说明如实作证的义务以及作伪证应承担的法律后果,可见作伪证是可能承担刑事责任的。那么,作伪证究竟会怎样的惩罚呢?
伪证罪,是指在刑事诉讼中,证人、鉴定人、记录人、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,故意作虚假证明、鉴定、记录、翻译,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。
本罪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司法活动。作伪证的行为必然妨害司法机关查明案件事实,从而严重干扰司法机关的正常刑事诉讼司法活动。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刑事诉讼中,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,故意作虚假证明、鉴定、记录、翻译的行为。这里的“刑事诉讼中”,是指刑事案件的侦查、起诉、审判的整个过程。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,是指影响定罪量刑的情节,即对犯罪嫌疑人是否构成犯罪、构成何种犯罪、应当如何量刑有重要影响的情节。

对于“虚假”有不同学说,其中主流观点“客观说”认为,是指所陈述的事实内容违反了客观的真实性。行为人违背记忆的陈述,只要与客观事实相符合,就不存在妨害审判公正的危险,因而不成立伪证罪,而当行为人按照自己的记忆所作的陈述违背客观真实时,则因为没有伪证罪的故意而不成立伪证罪。
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,即只有刑事诉讼中的证人、鉴定人、记录人、翻译人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。其主观方面为故意,且行为人具有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意图。
作伪证要受到什么惩罚?
伪证罪是故意犯罪,且行为人作伪证时具有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意图。因此,如果行为人不是出于故意,而是因为记忆错误而导致证词失实,或者因为业务水平不强、工作粗心大意而导致鉴定、记录、翻译出现差错,就不能认定为犯罪。另外,即使行为人主观上有作伪证的故意,但其行为不是发生在刑事诉讼过程中,或者虽然发生在刑事诉讼过程中,但其所作伪证涉及的并非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,也不能以犯罪论处。我国《刑法》第305条规定,犯本罪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;情节严重的,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。
司法审判工作以实现公平正义为目标,而作伪证严重干扰了司法机关正常的司法诉讼活动,妨害公平正义的实现。相关人员不要心存侥幸,认为我记忆中的别人无法知晓,无法辨明真伪,一旦认定作伪证,等待你的只有刑罚处罚。
邵阳法律咨询律师事务所(www.tieqiaolawyer.com/falvzixun)提供邵阳市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免费咨询
J&T资本观察 | 注册制2.0时代的IPO股东核查要求
2025/4/15 498顾金龙:面对股权回购,创始人应当知道的谈判要点
2025/4/13 574不满补偿金额律师助力起诉,镇政府已多次提出协商沟通
2025/4/13 571春节期间法定加班计算加班费的依据是什么
2025/4/13 528新《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》亮点——业主篇(下)
2025/4/13 574关于当事人协商解决后如何追究侵权人行政法律责任的批复
2025/4/13 510最高法院:关于婚姻案件诉讼程序、共同财产等48个实务问答(收藏)
2025/4/13 5362023劳动合同范本免费,劳动合同书样本
2025/4/13 538国内养老信托的主要法律模式解析
2025/4/13 522最高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等复制...
2025/4/13 537信•条——非法采矿罪与非罪的重构
2025/4/13 558我国首部个人破产法规在深圳施行!首家个人破产事务
2025/4/13 540【新政解读】云南新一轮征收开始!2023年玉溪政府批复,玉溪市这些地方要征地
2025/4/13 531门店合同到期租客不搬怎么办?
2025/4/13 495